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主要育人目標,對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作了初步規定,對學校、家庭和社會發揮勞動教育的作用提出了具體要求。《意見》的出臺為新時代大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華民族素以勤勞而著稱。長期以來,各地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要看到,勞動教育存在被淡化、弱化的問題,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之后,教育領域和社會各界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提升,對開展好勞動教育充滿期待。在筆者看來,認真落實好《意見》要求,須特別注重勞動教育與其他“四育”的融合、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以及校內與校外資源的整合。
勞動教育要在與其他“四育”融合上下功夫。德智體美勞“五育”是一個整體,既內在統一,又各有側重,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勞動教育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同時,勞動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因此,在實施勞動教育過程中,要將勞動教育中蘊含的高尚道德情操、實踐創新能力、身體素質鍛煉和審美能力提升等內容融入其他學科和活動;其他學科和活動也需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如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中的勤勞、節儉、艱苦奮斗等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科學、物理等學科中的實踐創新教育,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職業體驗、社區服務等。注重與其他“四育”融合,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皆為勞動所創造、生活處處可勞動,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從而更好地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
勞動教育要在學校與家庭的配合上下功夫。家校合作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尤為重要。《意見》明確提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筆者在調研中遇到一名初二年級的男生,鞋帶松了不會自己系,還要求助于班主任老師。班主任老師蹲下身給一個高高大大的男孩子系鞋帶的場景不禁讓人感慨,已經初二年級的男生連基本的自理能力都缺乏,遑論在家中做家務了。抓住家庭中勞動教育的機會,是培養孩子形成勞動習慣的基礎,也是家庭教育亟須補上的一課。同時,家校之間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學校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向家長發放“家務勞動指南”;鼓勵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激發學生勞動興趣和勞動熱情;家長也要積極配合學校,將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勞動教育要在校內與校外資源整合上下功夫。《意見》提出,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會各方面資源;多渠道拓展實踐場所,滿足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需求。我國現有包括青少年校外活動基地、綜合實踐基地等勞動教育場所,以及可開展勞動教育的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當前應對這些既有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與利用,建立健全開放共享機制。對于校內而言,要因地制宜,在校外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學校進行勞動教育課程的整體設置,校內勞動教育課程與校外勞動實踐相互補充;在校外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一方面當地政府要積極協調社會機構履行社會責任、開放實踐場所,為學校組織勞動教育提供資源;另一方面學校可在校園內部挖掘潛力,新建或改建勞動教育場所,為難以開展校外勞動實踐活動的學生提供校內勞動場所。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實踐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博士)